中醫的排毒及養生法

中醫當中的排毒是西醫所沒有的,西醫只講求增加免疫抵抗力,只講求增強,怎知再多再好的補充加強,也須將多餘不必要的東西清除後,方能吸收,猶如吸飽水的海綿,要先擰掉部份水份,才能再吸水,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。但現今社會許多文明病是由於無法適量的排解毒素,甚至可以擴大解釋:無法適量的排解身心所不需要的或過量的東西,而產生許多文明病,例如憂鬱、肥胖、代謝不好引起的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腎衰竭、青光眼等。

 

許多人也都知道均衡的飲食運動、正常的生活作息有助於身心健康。所謂的均衡的飲食運動、生活作息會因人而異,有一種簡單的衡量運動方法:運動到心跳每分鐘(220-年齡)*0.6下即可,例如60歲的人每天運動到心跳每分鐘96下左右持續15~30分鐘就足夠。每天一早起床以礦泉水、白開水500~800cc補充水份外,有效排除體內毒素代謝掉不好的東西。因人體在夜間睡眠時新陳代謝是仍有在進行的,起床後能喝大量的水幫助代謝是最好的。

 

更好一點早餐喝一杯精力湯既營養又保障健康。一般的「精力湯」都是五種以上的蔬菜水果,運用五行養生的概念,種類、顏色愈多愈好,例如找五種水果配上三種高纖蔬菜,加上一匙綜合堅果打成汁,就會是一杯上好的「精力湯」,五種水果包括(紅色)-草莓木瓜蕃茄、(綠色)-奇異果檸檬楊桃、(白色)-蘋果香蕉、(黑色)-桑椹葡萄藍莓、(黃色)-鳳梨柑橘金桔、再加上大黃瓜、紅蘿蔔、芹菜、山藥、洋蔥等蔬菜,葡萄乾杏仁核桃花生黑豆南瓜籽等堅果類,每次只加一匙即可。

 

市場上一波“體內環保”熱,促使民眾一窩蜂以各種“排毒”方法來排除體內“毒素”。“所謂的『毒』,是泛指所有被認為會影響健康的物質,或新陳代謝的有毒廢物。中醫認為積聚於身體的廢物稱為“濕”,若濕過多,便會出現皮膚及臉色變差、便秘、口臭、腹脹等病徵。如果長時間積聚“濕”,再加上熱氣,便會產生“濕毒”。中醫排毒約略有6

1、通便瀉火排毒法: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人體排毒法。用於大便秘結,煩躁易怒,頭痛、牙痛、咽喉腫痛,易感冒之人。

2、利尿祛濕排毒法:平時喜歡食用重口味,易產生濕,漸漸生痰,日久成毒。表現為面黃腫,頭暈目眩,身重懶動,小便不利等。利尿排毒是解毒的重要手段。

3、發汗排毒法:早在夏、商、周時代,就有了“沐”、“浴”,也就是洗頭、洗澡等良好的衛生習慣,後來盛行溫泉沐浴,表面上是在清潔皮膚,實質上促進皮膚血液循環,通過發汗來排毒。

4、飲食排毒法:現代中醫認為,有目的地多吃一些具有解毒、排毒功能的食物,是排除體內毒素的一種有效方法,如綠豆可解酒毒;蜂蜜生食性涼能清熱,熟食性溫可補中氣,味道甜柔且具潤腸、解毒、止痛等功能。鮮果汁和新鮮蔬菜汁進入人體可使血液呈鹼性,從而將積聚在細胞中的毒素溶解,然後排出體外。

5、催吐排毒法:適用於食物中毒。

6、針刺放血排毒法: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針刺,放血的排毒方法。這種排毒法如毒蛇咬傷等情況顯效頗速。

 

身體主要解毒器官─肝、腎、皮膚

 

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解毒器官,因此肝細胞中含有豐富的酵素,無論是內生性或外生性有毒物質,例如藥物、激素、微生物產生的毒素等,都由肝臟負責將之分解,以減輕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傷害。肝臟若不好,有毒物質會在血液中循環,就會損傷皮膚,皮膚就難以健康、亮麗,因此要預防皮膚的粗糙損害或是長瘡,首要的工作就是保養肝臟。

 

而腎臟是人體內另一個具解毒能力的器官,因為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廢物,包括多餘的水分、電解質、尿毒素、藥物的代謝產物等,腎臟若出現問題,經由尿液排泄廢物的功能就降低,這些廢物若停留在體內,久而久之就變成“毒”了。

 

此外,皮膚也具有化解毒素的能力,防止細菌入侵;減少水分的流失;而皮膚中的汗腺能排出汗水,鹽分、尿酸和尿毒等。絕大多數的藥物過敏、食物中毒或體內代謝循環不良,都是經由肝臟將毒素代謝後,經由腸胃道的糞便或是腎臟的尿液或汗腺排出。

 

解毒食療不宜多。所謂的中藥解毒或食療,大多有清熱解毒作用,像坊間流傳偏方如綠豆皮水、薏仁等,都具有清熱或利濕的作用。而單方藥物吃多並不好,甚至有副作用,因此不要就長期偏用某一藥,過度服用某些具清熱作用的中藥,可能會抑制身體對病毒或細菌的免疫反應,因此最好經合格中醫師處方用藥是較安全的作法。

 

中醫講求的是順乎自然宇宙運行,因此有所謂的大宇宙、小宇宙。大宇宙是指自然界天地運行;小宇宙是指人體內五臟六腑運行,養生之道也就是人順著天地運行而活動,因此有四季及每日十二時辰養生法;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大自然磁場轉換週期:何謂「候」,黃帝內經:「五日謂之候、三候謂之氣、六氣謂之時、四時謂之歲」,這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來劃分,就是以陽曆來劃分;每5天磁場就會有變化,每15天就有明顯的轉變,即「節氣」,一年有24節氣;每6個節或氣等於一季(三個月),即「春夏秋冬」;每4季等於一年,即「歲」。所以「人」的情緒及行為要跟上這個變化,才能正確養生,即所謂「天人合一」。

Wu3Xing2.JPG 

東:木、仁、肝、膽  、『酸』、筋  、春季、主生發,擴張。

南:火、禮、心、小腸、『苦』、血脈、夏季、主疏佈,上升。

中:土、信、脾、胃  、『甘』、肉  、每季的第三月份、主運化、即木火金水間的轉化,包容穩定。

西:金、義、肺、大腸、『辛』、氣  、秋季、主收斂,收縮。

北:水、智、腎、膀胱、『鹹』、骨  、冬季、主收藏,下沉。

五行相生相剋。

 

節氣:(陽曆)

節氣是以陽曆來訂定,排八字也是節氣為基礎,以換「節」才換月(農曆),故八字過「立春」才算新的一年。

 

子時,2300---0100,膽經  -宜多休養。

丑時,0100---0300,肝經  -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,以免過度壓抑致氣血不暢。

寅時,0300---0500,肺經  -肺部功能欠佳者,此時過敏性鼻炎及咳嗽、氣喘容易發作;在此時起床服藥,治療效果更明顯。

卯時,0500---0700,大腸經-喝一杯空腹水排便、多吃蔬果清腸道。

辰時,0700---0900,胃經  -一定要吃早餐,可食用優質蛋白質食物。

巳時,0900---1100,脾經  -吸收營養人效率最高的時候,禁食辛辣刺激。

午時,1100---1300,心經  -不宜劇烈運動,應適度休息,但午睡不宜過久,小憩20-40分鐘最佳。

未時,1300---1500,小腸經-腸胃要休息。

申時,1500---1700,膀胱經-多喝水利排泄。

酉時,1700---1900,腎經  -停止工作多休息。

戌時,1900---2100,心包經-晚餐應清淡不宜過膩,餐後休息或以散步的方式最好。

亥時,2100---2300,三焦經-要安五臟以利睡眠,少喝水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nten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